
冬至快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270度时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民俗专家表示,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亚岁”,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饮食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我国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饮的习俗。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成为多数北方中国人冬至的风俗。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吃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 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冬至小年
幼儿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一班《数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小二班
擀薄皮儿,包大馅儿,
包出的饺子真好看儿。
坐上锅,盖上盖儿,
煮熟饺子拿碗筷儿。



中一班
冬至到,冬至到;
南汤圆,北方饺;
暖暖和和吃一碗,
保你耳朵冻不掉。




中二班
冬至到,冬至到,
擀擀皮,包饺子;
会亲访友拜老师;
平安幸福乐陶陶。





大一班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
明天太阳会更好。



绘本故事《冬至》
今天各班围绕冬至这个节气开展活动,老师们组织幼儿了解《冬至的由来》,学念“冬至”儿歌、讲冬至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学习关于冬至的民间传说故事!用自己的小手包出一个美味的“饺子”,搓出白胖的“汤圆”,捏出绽放的“腊梅”,送给最爱的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动手参与的快乐这样的冬至节已经深深印入孩子们的心中。